English

迎接战略转折投入发展高技术产业新战役

1999-11-09 来源:光明日报 宋健 我有话说

全国人民刚刚庆祝了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人们至今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回忆50年前,在中国这片曾经为人类社会做出过不朽贡献的广阔大地上,科学技术比西方落后了200年。经过短短半个世纪,新中国走过了西方200年的路,昔日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已经彻底成为历史。新中国的50年是中华民族勇敢探索、艰苦奋进的50年,是炎黄子孙排除重重艰难险阻,挺起胸膛,改天换地的50年。

在50年成就的基础上,面对新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正确地指出: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新的战略转折点。下世纪初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世界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对我们确定新时期的发展任务与措施具有关键性的指导意义。

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努力实现

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

今天,中国的经济已从总体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基本上克服了贫困,绝大部分地区达到了小康,许多初等的、但是重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最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已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工业体系,充满活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开始建立。这些都为下世纪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回顾50年的成就,站在新的战略转折点上,下一步路向何方?是继续攀登,再上一层楼,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信守“小康即安”,“知足者常乐”之遗风?这一历史的抉择再一次摆到了中国人民面前。

如果按中国古代小康即安的传统标准,我们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大觉了。早在80年代中期,一个刊物上就曾刊登过一位农民写的短文,标题是《胜似神仙》:“傍水依山,瓦房几间,朝也安然,暮也安然。耕种几亩责任田,种也由俺,管也由俺,丰收靠人不靠天。大米白面日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晚归妻子儿女话灯前,古也交谈,今也交谈,不是神仙,胜似神仙。”这篇短文,一方面生动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民生活得到提高,精神面貌得到改善,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反映着中国几千年传下来的“小康即安”的观念和心态。

“小康即安”的心态绝不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一切先进分子的思想状态。从孙中山到毛泽东、邓小平,都表达过中国人民的笃志夙愿:中国人民必须努力奋斗,以求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有义务也有能力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党的十五大决定,中国到下个世纪中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充分体现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决心和气魄。

今年,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和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先后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三次会议和三个决定都非常重要,内容彼此关联,相辅相成,都围绕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奋斗目标,作出了迎接新的战略转折的重大决策。认真贯彻落实这三次会议精神和三个决定,全面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振兴国有企业,更多地培养高素质人才,将决定中国下世纪的命运和前途。

我们有权利为50年的伟大成就自豪,但是我们没有资格骄傲。最近公布的世界各国发展状况表明,瑞士等几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过4万美元,日本、新加坡等已过了3万美元;美国、德国、奥地利等都超过2.8万;比利时2.7万。欧共体最低的中等发达国家,如希腊、葡萄牙也都在1万美元以上。中国去年是750美元,是他们的1/50到1/40,是中等发达国家的1/13。去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79000亿元中,高技术产品只占18%。这表明,目前我们的生产力水平,50个人干不过一个瑞士人,40个人干不过一个日本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相对过剩,这与过去短缺经济相比毫无疑问是一大进步。但是,这些大多是初级产品,是建立在落后工艺基础上的,能耗高,物耗高,缺乏竞争力。这里蕴涵着产业结构的落后,结构问题的背后是产业水平和企业技术水平低下。一方面传统低档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技术含量高的高档产品又大量进口。

目前我国粮价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用提高农产品价格去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传统农业劳动和手工业、传统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比例是1∶10∶100。在小块土地上靠手工劳动,人均收入很难全面超过1000美元,更不可能普遍提高到人均收入1万美元的水平。目前,全国农村人口占70%,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科研,采用高新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单产,还要努力完成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即建设现代化农业。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建立了上千万个新的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兴起,对农业、农村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发展,对小城镇的建设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乡镇企业也遇到了困难。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他们提高科技水平,开发新产品。我们的方针应该是满腔热情地支持和帮助他们提升到新的水平。动员和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到乡镇企业工作。以科教兴农的精神和干劲,继续支持乡镇企业的升级,仍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科技界、工业界一项长期的任务。

我们还应看到,与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经济相比,我国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国民整体素质还普遍偏低,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也很薄弱。大多数企业,包括相当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储备。全国大中型企业中,一半以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仍然还是一个大的生产车间。一些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源头仍在国外。这是西方某些人有恃无恐地推行强权政治,实施技术封锁的主要因素。

迎接新的战略转折,实现中华民族21世纪的伟大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是树立信心。50年的实践向世人表明,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必能做到。关键在于有正确的方针政策,树立起逼近科学前沿的自信心和敢于攻克尖端的勇气。在这方面,决策研制“两弹一星”的老一代革命家和主持这一艰巨事业的老一代科学家,给我们和后来人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年轻一代应该记住这段历史,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背负起历史的责任,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挺起胸膛,勇于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祖国创造出更大的辉煌。

实现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

全世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实现工业化,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奋力追求的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奋斗了200年,才得以实现。所以现在各发达国家自称为后工业化社会,他们不叫现代化。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一切重体力劳动和手工生产劳动,特别是社会基础产业、农业、工业、加工制造、建筑、运输、分销供应和各种服务业都实现了用机械代替体力劳动。工业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大规模经营,或叫产业化、社会化经营。由于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因而人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是制造业。制造业,即把原材料做成机械装备或社会需求的产品,是实现工业化的保障,是向现代化即后工业化前进的基础。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是支持共和国大厦的基石。对这一点绝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误解。

据美国人统计,美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虽然很高,但是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始终大于20%,拉动其它产业30%,拉高增长率40%。制造业执行研究开发的70%,拉动全国科技进步的40%。近十年来,美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主要也是靠制造业(包括微电子、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医药等)的复兴拉动的。

中国5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但工业化的进程还仅是初级阶段。要完成工业化,还需要几十年。

中国每年进口1400亿美元,其中70%即10000亿人民币是买外国的生产线和各种工农业、服务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装备。精密的自动化生产装备,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电视发射机和摄像机,移动通讯,精细化工生产设备,生物工程科学试验和生产设备大部分或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中国每年出口1800亿美元,数得上高技术的产品只占10%左右,90%以上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有人说,在现代化社会,人类将抛弃物质的生产,只生产软件就行了。对这种说法要当心,不要全信。因为物质的生产,食品的安全,人民生活日用品的供应是人类生存发展须臾不能缺少的东西。生产和消费,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一切其他活动的东西。这就是历史唯物论。提高农业和制造业的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一万年以后仍将如此。一个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这一点千万不能有任何犹豫。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本世纪后半叶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使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起到了革命性变化,进入全自动化生产阶段。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推动农业、工业、制造业的升级和改造,大力推动生产自动化,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中心任务之一。

中国的制造业是今后实现工业化的源头,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野战军,目前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企业中。振兴大中企业,提升大中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将决定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实现下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不注意科技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可能长期落后,在市场上处于被动。我们绝不能在城市一天天漂亮起来的时候,让中国的制造业衰落,否则靠谁来装备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从全局来看,制造业永远不会衰亡,不会消失。它一定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继续发展,向新的目标提高,前进。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50年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但是目前面临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进入了攻坚阶段,这关系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推动科技进步,是大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没有这两条,无论是哪个企业,早晚都要垮台。

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面向市场开发新产品,增加品种,提高质量,提高效益;加强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工艺和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要敢于开拓新产业,甚至建立新的生产领域。

如果我们在世界市场上进行调查,与国内情况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还有大量的社会需求的工业产品我们没有人做或不会做。重大的技术装备,自动化、机械化的工业设备,高档微电子芯片,精密仪器、仪表,移动通讯,电视摄像机,高档纺织品等等,或者是空白,全靠引进,或者是开发能力极弱,国产供应很少。造船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配套的装船设备自给率只有40%。甚至连社会急需的快餐机械,什么包饺子机、炸油条机都没有批量供应。农产品的产后加工设备主要靠引进。现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奶制品配套生产设备几乎是空白。例如,割草机和奶牛挤奶机就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现有的很贵,品种少,养牛户买不起。

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指出,中国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即将进入小康社会,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还远未完成。大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市场需求还会日益增长。

过去50年,我们已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但是全面实现工业化尚需几十年的时间。50年的成就很大,那还仅仅是拉开了序幕。现在,全国固定资产存量约8万亿元,而今年一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达3万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可以预见,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将在下世纪展开,高潮还在后面。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今年8月,在中央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科技创新,是事关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抓住机遇,努力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赋予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以更大动力,是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的一个伟大战略性任务,大家要切实担负起这个历史责任,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团结一致向新科技革命进军”。中央在《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指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具体目标,首先在农业方面,要在动植物基因工程,农用化工,农业机械,生物资源开发,种质改良,节水农业,病虫害控制与预防,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大力发展信息产业,通讯、网络、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属于重点开发领域的还有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资源开发等。

发展高技术产业对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武装和提升大中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和产后加工的能力,加强国防装备的实力等都有决定性意义。这是贯彻执行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心内容。有了自己的高技术产业,就能推动我国整体实力的全面提高,使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增强。

其实,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工农业和服务业等各行各业中,都有自己的高技术市场需求,都有自己的科学技术前沿。发展高科技是各行各业的事业,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的事,各行业中的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职工在这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中都应该调查研究了解自己领域中的世界科技最新成就,本行业国内外市场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从而确定自己的主攻目标。每个行业都有很多机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今后10年到20年的时间内实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将是一次伟大战役,是决定中国未来在世界上地位的一场战斗,是中国发展道路上一次革命性战略转折。这有如革命战争年代从游击战转向战略进攻,由内线防御转向外向外线作战。发展高技术产业,面对的是世界各发达国家强大对手的激烈竞争。但是,对外开放的环境和形势,也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我们能够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取胜的机会,确立自己的发展战略,从而逐步取得胜利。近5年,中国程控交换机行业所取得的成就,把外国垄断的中国市场夺回了50%,而且开始向亚非拉各大洲出口。他们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树立了信心。

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希望,在今后若干年中,要使高技术产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外经贸部提出,今后10年左右,要把高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从现在8%提高到30%以上。要大幅度提高自动化生产装备的国产率,使每年进口的1000亿美元设备中的相当部分能够国产化,以产顶进。

今年8月,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决定中,已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以保证这一战略任务的实现。教育部制定了“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普九和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加速高等和中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把全国4000多个技术开发型科研院所大部分转变成科技型企业,改编成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野战军,主力军,进入市场。国家仍然加大投入,稳住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这一头,保持不断向企业和市场第一线传送知识和技术。所有大企业都要限期建立自己的技术和新产品研究开发中心。要为中小企业建立行业性或地区性的技术研究和开发服务机构,加强对他们的技术支持。全国高等院校都要参与产学研联合,大力开展与企业的合作,加速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推广。有技术实力的院校应该派出力量建立和发展校办产业。要培养学生在市场上的战斗力和企业家精神。这应该看成是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的新特征。要进一步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和大学科技园。要更大规模地办好一批企业孵化器。为高等学校毕业生、硕士生、博士生、留学回国学子们创办高技术产业创造更好的环境支撑条件。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大专院校的成果转化提供更好服务。过去10年建立的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多已有了很大发展,已有180万人进区,一半以上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有一部分留学生。1998年销售收入4839亿元,出口85亿美元,年增长43%和32%。大学科技园已办了30多个。今年教育部决定再办10个试点园。放开各种所有制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过去20年的经验证明,放开发展民营企业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之路。全国现有7万家科技型企业,形成了有400万职工的民营企业群体。他们资本需求小,负担轻,机制灵活,管理成本低,适应市场能力强,70%的产品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经济实力和规模发展很快。1998年技工贸收入已超过6000亿元,交税260亿元,当年出口100亿美元,超过1978年全国出口总额。很多民营科技企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了道路,创造了经验,有远大的前途。

经过50年的奋斗,中国的发展已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内不愁物资匮乏,外不怕列强扰患,实行战略性调整和转折,已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今后中国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光明大道。可以预计,发展高技术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这将是下世纪上半叶的最后一个大战役,中国必须有勇气迎接这个挑战。这就像打决定解放战争命运的三大战役那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只要这个战役取得成功,我们就能出线至世界前沿,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